數位轉型的盲點:AI只是工具,改變的是決策與流程

AI of 數位轉型

被AI再次被推上浪潮的數位轉型

在ChatGPT問世之後,大量人工智慧、自動化...等,特定名詞的能見度大增,又促使組織或企業重新看待數位轉型這個議題,對於上了點年紀的人來說,數位轉型這個詞,可能會聯想起電腦剛大量進入企業時的文件電子化。

不過,這次數位轉型的風潮,應該是指透過AI技術,期許能夠簡單、輕易地解決原本在企業或組織中,希望能夠過AI來提升效率,減少人力來完成既定事件的目標吧!

如果,你也是這麼想的話,哪麼你可能會大失所望,同時,也代表你沒有認清目前AI與數位轉型上要面對差異。

數位轉型的重點

數位轉型的推動者,你需要先掌握下列關鍵
  • 數位轉型想改善的關鍵指標
  • 流程改變的可能性及風險
  • 選用AI技術的適用範圍、特性及風險
  • 人力及後續改善的策略
以上述的重點來說,AI僅佔了1/4的部分(可能更少),其餘大多都是針對流程、組織文化及資源統整的能力,才是數位轉型的關鍵,說穿了就是,AI或許能夠降低實現門檻,但絕對不是關鍵因素,甚至更多時候,他反而可能會成為另一個不好控制的變因,所以千萬不要有著:「只要我導入了AI的解決方案,就可以完成數位轉型的錯覺」

AI在數位轉型中的角色

AI在數位轉型中最大的切入點,就是在流程中減少人工處理的環節,藉以提升效率或是減少錯誤率為主,當然,實際的運用情境,還是要依據數位轉型主要想要解決的關鍵指標而有不同,下面就以很多企業最先想到的:「透過數位客服來減少客服人力」

若以上述提及數位轉型的關鍵來歸納的話
  • 數位轉型想改善的關鍵指標
    • 透過數位客服來減少客服人力
  • 流程改變的可能性及風險
    • 彙整客服問題資料集
    • 建立數位客服的平台
    • 將經驗轉換成自動化資料處理
    • 轉換平台的學習成本
    • 流程變更的風險
  • 選用AI技術的適用範圍、特性及風險
    • 回應時間的容忍度:線上或地端模型的選擇
    • 選用何種技術:各種RAG的整合或MCP串接
    • 數位客服回應的正確性:AI對於使用者提問的理解能力
    • 例外處理的流程規劃:無預期問題時的流程設計
    • 資料是否有安全性風險 : 線上平台的資料分享屬性
  • 人力及後續改善的策略數位客服平台的維運人力技術變更
    • 問題集的整理及維護
    • 數位轉型後的效益比對及改善計畫
以上述的範例來說,數位轉型的重點環節是決策、流程和角色的變化,至於AI本身的核心價值,還是為了滿足特定流程的技術支持,真要說AI對於數位轉型的優勢,主要有下列幾點
  • 縮短可行性評估的時程:AI框架可以快速進行流程驗證
  • 提升資料的容錯性:AI的理解,降低資料差異性的影響
數位轉型不是工具導入,而是改變未來的工作方式

數位轉型從來都不只是企業會面臨,其實小到個人也有很深遠的影響,可能也會改變很多職務上的定位及需求,以近來很夯的Vibe Coding來說,暫且不論經過這個流程或工具產出的程式碼品質如何,光是透過既有的AI平台,讓PM可以在不需要動用太多研發資源下,就可以做出一個簡單的雛形,快速地產出一個MVP (Minimum Viable Product) 來驗證初步想法,這不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嗎?

若是PM本身有相關程式背景,清楚的流程脈絡,甚至於連商業邏輯都能掌握的話,甚至就具備了可取代部份的初階程式人力的能力,這也許未來也會漸漸地成為另一種隱形的優勢或就職門檻。

終歸一句話,數位轉型絕非一種口號,更不是一種技術的延伸,它是一種能作為調整體質的手段,千萬不要覺得AI的蓬勃發展,就可以讓數位轉型一蹴可及,數位轉型的成功與否,最重要的關鍵,還是「決心」及「工作方式」的重新定義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深入理解Local LLM的價值:不只是「離線」這麼簡單

你能掌握AI的優勢嗎?